“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8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立足数字经济新赛道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数据要素产业动能全面释放,数据产业规模达5000亿元;而不久前,贵阳也发布了推动数据要素改革发展的相关方案。银行在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海量数据(603138),笔者认为,银行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图片来源:摄图网)
数据采集和整理。银行可以积极采集、整理和标准化各类金融数据要素,如市场价格、经济指标、交易数据、客户信息等。这些数据要素是数据市场的基础和核心内容。银行可以通过自身的数据采集和整理能力,提供高质量、可靠的数据要素。
数据存储和管理。银行可以提供可靠和安全的数据存储及管理服务。银行拥有完善的数据保护机制与信息安全系统,可以为数据要素提供可信的存储环境,还可以将数据要素存储在云计算等技术平台中,以便市场参与者更快速、便捷地获取和使用数据。
数据质量和标准化。银行可以参与数据要素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工作。银行可以制定数据采集和整理的规范,确保数据要素的准确性、及时性和一致性。同时,银行可以积极参与数据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以促进数据要素的互操作性,降低市场参与者的数据集成成本。
数据共享和交易。银行可以为数据要素市场提供数据共享和交易平台。银行可以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允许市场参与者在合规和安全的基础上共享数据要素。同时,银行可以提供数据交易服务,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数据购买、销售和订阅等一系列数据交易服务,推动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
数据分析和洞察。银行可以运用自身的金融专业知识和数据分析技术,对数据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和洞察。通过数据分析,银行可以提供关于市场趋势、风险评估、投资建议等有价值的洞察,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数据应用服务。
合作与创新。银行可以与其他金融机构、科技公司等合作,共同参与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和创新。通过合作伙伴关系,银行可以共享资源,优势互补,推动数据要素的市场化运作和创新。
通过以上方式,银行可以积极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为客户提供可信赖的数据要素和相关服务,促进数据要素的有效流动和广泛应用,推动金融市场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
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实践
8月21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自2024年1月1日施行。此举意味着数据将作为资产被纳入会计报表,从而有助于推动数据要素资产化,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而在此前,多家银行均已提前布局数据要素市场。
中国工商银行为确保数据要素的有序、安全、合规流通和价值释放,积极开展数据要素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针对隐私计算技术的应用,搭建隐私计算平台,对数据共享流通中的“数据孤岛”“信任鸿沟”等问题,积极探索隐私计算技术的应用,实现数据的“可用不可见”和数据要素的安全流通。同时,工商银行还积极参与数据引入、数据运营、标准制定等数据交易所的筹建工作,探索、研究、梳理交易联通、交易流程、交易运营、交易监控与数据交易流通的全流程管理。
2022年11月26日,中国光大银行发布《商业银行数据资产会计核算研究报告》和《商业银行数据要素市场生态研究报告》,都是为解锁数据要素市场多元未来所做的思考和实践。
《商业银行数据资产会计核算研究报告》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提出的“推动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建立数据资产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数据产权运行机制”为理论基础,率先提出将数据资产使用权和数据资产经营权列入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二级科目进行核算。同时,研究报告创新性地提出将基于数据研发形成的数据工具纳入数据资产会计核算范围进行核算,并根据商业银行数据资产价值创造过程,给出“衍生性数据”和“数据工具”的会计核算和入表方案。
《商业银行数据要素市场生态研究报告》基于“所商分离”原则,构建数据要素市场2.0发展体系,并给出商业银行在数据要素市场新生态中的两个新发展路径,即作为数据商和作为第三方专业机构两种身份,参与到数据要素市场的大循环中,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在数据管理和业务协同创新等方面的优势,拓展商业银行经营新业务、新场景、新模式。
上海银行以满足实际的经营管理和业务场景为目标,聚焦数据要素能力建设,基于“采、建、管、用”四项举措,形成“以用促建”的工作模式。
“采”:内外部数据统一管控。一是制定外部数据准入规则,依据使用场景、使用系统、计费方式等综合分析归并外部数据的接入。二是大数据量的实时安全采集流通。
“建”:建设数据中台等新基建。一是数据中台“市场化”指标驱动。二是打造以数字化、平台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一套数字“新基建”,为全行转型发展和数据驱动管理提供支撑。
“管”:数据质量管理和经营管理协同推进。一是夯实基础,建立“三纵一横”的检核管理体系。二是主动出击,基于数据,驱动高效管理。
“用”:数据业务融合应用支撑业务经营分析。一是数据业务团队融合,诊断业务发展情况。二是重点做好关键领域的数据应用支撑工作。三是通过引入全栈式、标准化AI应用生产线,快速实现AI资产的共享复用和应用场景的流水线组装,提升数据应用落地质效。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