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嬗变下的邮储之变

2023-09-11 18:16:30 看懂经济 微信号

中国式现代化能走多远,既取决于城市的发展好不好,也取决于乡土社会的根基牢不牢。

在中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增速换挡之际,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是经济转型的韧性之基,也是经济向上的价值之源。

在县域和乡村有着最广泛网点覆盖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下称“邮储银行”),通过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不仅显示出独特的社会价值,也推动了自身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商业价值。

根据邮储银行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邮储银行实现了营收、净利润双增:营业收入达1769.76亿元,归母净利润495.64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3%和5.2%。总资产站上了15万亿元的新台阶,上半年增量突破1万亿元。资产质量优异,不良贷款率仅0.81%,环比下降0.03个百分点。

为了打造“逆周期”发展能力,邮储银行围绕“三农”金融、小微金融、主动授信、财富管理、金融市场打造五大差异化增长极。乡村振兴位列邮储银行五大增长极的首位,是特色优势,是竞争策略,也是重要价值之源。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广袤乡村正在嬗变,展现出日新月异的面貌。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服务“三农”领域,邮储银行也在谋新、升级、蝶变。

经营之变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在过去,父辈挽裤赤脚、蹚田水,弯腰劳作一整天也只能耕作半亩田;现在乘坐式插秧机,一天插秧五六十亩不在话下。

科技的快速发展也有力推动了农村传统产业形态升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曾几何时,银行业的“三农”贷款使用手工模式,客户经理靠手工完成对客户的放款,这种模式成本高、效率低。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县域产业的兴起,特别是数字化的发展,今天农村金融的经营方式,已跑步进入了数字化的普惠金融时代。

作为拥有近4万个网点、连接6.56亿个人客户的国有大行,邮储银行提出并践行着“让绝大多数农户都有邮储银行授信”的梦想。

2023年上半年,邮储银行聚焦“三农”领域的个人小额贷款增长超过1800亿元,同比多增超过200亿元,增量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主动授信起了很大作用。

邮储银行把主动授信作为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在“三农”金融、消费信贷、信用卡、公司金融等领域,依托智能风控技术,从目标客户中筛选数据丰富、风险可控程度高的客户,精准化、低成本触达客户,为客户提供全线上、秒批秒贷服务,实现风险管控、业务发展、客户体验的有机平衡。

从“被动”到“主动”,虽然只有一字只差,背后却是科技能力的提升,这意味着,邮储银行已经具备了行业先进的线上贷款经营能力。

其背后是一系列繁杂的技术流程:包括深化智能风控工具应用,构建资产客户主动授信模型,完成全行资产类客户基本信息、资产数据、交易流水多维数据整合分析,推进主动授信数字化运营体系建设等等,是一个体系化的工程。

练就数字化内功之后,主动授信变成了邮储银行触达客户的“金手指”。从2022年9月开始尝试,到2023年上半年,短短9个月,邮储银行主动授信贷款突破了千亿元,其中“三农”主动授信贷款结余719.42亿元,本年净增546.36亿元。从资产质量方面看,所有主动授信发放的资产质量都要比同期发放的同类型的其他贷款质量要好。

目前,主动授信不仅是邮储的五大差异化增长极之一,还与整村授信模式、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模式、协同服务模式,一起构成了该行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业务模式。目前,邮储银行主动授信名单库规模突破1.2亿人。

这只是邮储银行深耕“三农”沃土,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邮储银行加快推进“三农”金融数字化、场景化、集约化转型,构建独具特色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打造主动授信模式、整村授信模式、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模式、协同服务模式等四类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业务模式,持续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稳步开展农户普遍授信,服务乡村振兴的触角不断延伸。

根据邮储银行半年报,截至2023年6月末,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占客户贷款总额的比例约为四分之一,占比居国有大行前列。其中,粮食重点领域的贷款结余1352.7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98.56亿元,增速41.77%。资产质量上,涉农贷款不良率仅0.85%,保持稳定。

组织之变

体制机制的优越性是活力之源和价值之基。为乡村振兴提供金融服务的邮储银行,近年来正在经历一场重要的组织变革,不断提升组织的内驱力。具体措施上:

一是人力配置更加优化,运营管理更加集中。邮储银行人才配置从数量增长转向了人均效能提升,人力资源配置也向核心业务进行倾斜。截至2023年6月末,邮储银行分行增员计划近60%优先投入到了人均EVA(经济增加值)较高的10家高效能分行。近3年间,全行销售类人员占比从不足27%提高到30%。

另一方面,通过集约化运营优化组织作业流程,提高人力资源产出效益。同时邮储银行在资源配置等方面对重点人才队伍也进行倾斜。IT人员规模连续翻番,总行IT队伍从2016年的387人增长到目前的4400多人,对业务支撑和助推作用日益明显和重要,全行科技队伍已经超过6500人。

二是加快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进程。这几年邮储银行通过校招、社招引进很多高素质员工,全行年龄结构、学历结构都发生很大变化。全行40岁及以下员工占比接近70%,全行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到84%,总行本部硕士及以上人员占比85%,总行的平均年龄34.6岁。

三是持续推动哑铃型组织机构改革,以组织变革来推动效能提升。邮储银行启动了二级分行机构改革,当前试点分行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改革,目标就是打造哑铃型组织架构,把二级分行打造成营销服务、开拓市场的主阵地。通过精简部门设置和优化人员配置,二级分行机关能释放约3600人,充实到业务和经营一线,促进邮储银行创效能力的提升。

四是建立了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改革激活组织活力,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强化刚性约束。要求管理人员既要完成经营目标业绩,也要达到综合考核的要求。

这种变革也让农村金融服务持续受益。

与此同时,在乡村振兴方面,邮储银行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支持乡村振兴领导小组,设置了乡村振兴及普惠金融管理委员会,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建立“总行统筹、一级分行负总责、市县行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给与分行乃至基层网点的充分的权责,进一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更好服务乡村振兴领域的重点人群,为普惠金融拓展空间。

通过上述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了总部对基层的赋能,激发了员工工作动能,提高了组织活力和内生驱动力,“三农”金融服务的效能不断提升。

绿色之变

除了产业兴旺之外,生态宜居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涵。

作为国有大行,邮储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将绿色金融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多年来,邮储银行加强与环保、可再生能源、低碳产业等领域的合作,支持绿色项目建设发展。邮储银行还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为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解决方案。

截至2023年6月末,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5696.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73%,绿色批发贷款较上年末增长14.65%。2023年3月,邮储银行签署联合国《可持续蓝色经济金融倡议》,成为中国首家签署该倡议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2023年,邮储银行还落地了全国首笔“碳减排支持工具+可持续发展挂钩+数字人民币贷款”创新业务。

邮储银行结合自身禀赋优势,将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结合了起来。

2020年,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市重点项目——赤水市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计划启动,邮储银行贵州省分行为该项目提供全额信贷2.4亿元。在邮储银行贵州省分行绿色信贷支持下,包括赤水市项目在内的9个国储林项目成为苍翠绵延的林海,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绿意盎然,13个污水处理项目推动碧水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文明建设注入绿色动能。

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推出个人碳账户平台 “C邮记”,“C邮记”平台通过信用乡村、数字乡村及产业乡村构建绿色乡村特色生态体系,探索乡村种植产业农作物固碳核算机制,核算固碳量并将之体现在个人碳能量账户,帮助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用户可以捐赠碳能量,加入黄金茶古树保护计划、 “邮爱回家”乡村儿童关爱活动等公益项目,让绿色行动更有温度和意义。

不只是贵州、湖南,如今,邮储银行用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正在中国各个地域不断延续。更重要的是,这样的项目,不仅有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也有经济效益。事实证明,保护环境和开发产业并不是互相排斥的。相反,合理利用和开发地方的自然资源可以为地方经济带来可持续的发展。

山更绿了,人更富了,这一抹“邮储绿”始终活跃在广袤的绿水青山之间。

不畏浮云遮望眼。

虽然经济恢复呈现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但是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乡村振兴有着它特殊的使命,它既是穿越周期的稳定之锚,也是面向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之源。

肩负服务乡村振兴使命的邮储银行,正试图在这个大的浪潮中,抓住中国乡村向上的机会。

邮储银行管理层表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国家有要求、人民有需要、市场有空间、邮储有禀赋,邮储银行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重点,以邮政速递、电商、物流为协同,为“三农”领域提供综合服务,争做乡村振兴“主力军”,实现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的不断提升。

从经营实践来看,邮储银行始终坚持差异化的定位,坚持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与中国经济最具活力、最能创造价值的群体为伴,这必将提升邮储银行自身价值。同时,邮储银行近年推出的一系列改革创新的举措也都在加快释放红利。

可以预期的是,邮储银行特色化、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将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愈加凸显、绽放特色,在银行业中占据独特的位置,释放出更多的价值。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传播星球APP

将“看懂经济”设为星标,

精彩内容,抢先知道!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看懂经济。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晓波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