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农商银行如何用好降准释放资金

2019-05-16 10:00:17 和讯名家 

  2800亿元!

  这是央行5月6日针对中小银行实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将要释放的长期资金。

  央行有关负责人透露,此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将于5月15日、6月17日和7月15日,分三次实施到位。5月15日,已释放出第一批资金。

  对于那些“仅在本县级行政区域内经营,或在其他县级行政区域设有分支机构但资产规模小于100亿元”的近千家农村商业银行而言,突然定向降准释放如此多增量资金,理应喜不自禁。毕竟,资金多了,可以服务的民营和小微企业也会增加。

  然而,当受益于定向降准的农商银行,拿到这些增量资金后,或许会发现,如何运用好这些资金,成了问题。

  这个问题,当然不是现在才有。

  资产规模小于100亿元的农商银行,大都扎根县域、深耕本地。这是由其体量决定的。而这种体量的形成,又跟县域经济密不可分。除了省会和地市级农商银行本身所具有的与生俱来的地域经济优势外,众多县域农商银行的发展跟县域经济特点和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在某种程度上,资产规模小于100亿元的农商银行基本处于县域经济不太发达地区,客户总量有限。随着近年来大行以低利率优势,收获了中小银行在县域的优质客户、造成“掐尖现象”和“挤出效应”后,农商银行面临优质客户锐减、客户需求不足或者有需求但风险太高不敢贷的困境。

  除了客户需求不足、可贷客户减少外,资产规模小于100亿的农商银行,大多科技能力不足。它们的科技支撑严重依赖省联社,而一些省联社行政色彩过强、科技服务不到位,也大大影响了大数据、云计算时代农商银行依靠科技手段,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的可能。而依靠现有风控方式,不仅放贷效率低,成本高,也容易形成新的信贷不良。这大大制约了农商银行贷款的投放量和投放面。

  有人认为,此次释放的2800亿元,如果全部用于发放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这种放贷形式效果不佳。因为中小企业风险较高,资金会遇到所谓的“流动性陷阱”。有人提出,要为中小企业纾困,应该重视大企业。大企业生产恢复,对小企业有拉动作用。后者依附前者而生,自然会改善小企业账期和流动性状况。

  这种建议看起来有道理,其实非常不可行。

  一方面,资产规模小于100亿的农商银行,要想支持大企业,资金实力难以满足大企业的巨额资金胃口。何况,经过大银行掐尖后,现在农商银行要想在县域找到一家优质大企业,几乎不可能。

  另一方面,即便农商银行找到了符合条件的大企业,即便农商银行把资金投放出去了,能不能保证大企业带动依附其而生的小企业,都是未知数。何况,过往的经验证明,农商银行一旦定位发生偏差,弃小扶大,结果都不美妙。有的农商银行,因为大企业的一笔不良,便让不良率猛增,资产质量严重下降,消化不良需要很长时间。

  从目前情况看,释放出来的2800亿资金能否顺利流入民企和小微企业,取决于农商银行两方面的能力,即在积累的大数据的基础上,识别客户的能力以及通过科技赋能,提高风险防控能力。而后者无疑更需要省联社发挥更大作用。总之,加快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应为重中之重。

  记者:徐绍峰

  编辑:余嘉欣

  邮箱:fnweb@126.com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融时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