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商业银行整体有息负债成本下行受阻,正在成为制约LPR下行的重要原因。
2020年1月20日,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第六次报价,1年期品种报4.15%,5年期以上品种报4.80%,均与上期持平。
多家机构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月15日MLF招标(3000亿)利率保持不变、银行资金成本下行受阻,或是本月LPR报价未有调整的直接原因。“1月有3万亿以上的流动性缺口,单靠降准释放的8000亿资金无法完全对冲,难以起到降低银行成本的作用。”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预计在1月通胀高点过后,未来LPR报价和MLF利率会保持联动下调的模式。
截至1月19日,A股36家上市银行中已有11家发布2019年业绩快报,根据已披露数据推测,2019年全年银行利润增速较前三季度有所下降,“如果此阶段下调LPR利率会对未来银行利润和资本增速形成冲击,因此1月降准并未带来LPR报价下降是合理的。”解运亮称。
就资本市场影响而言,多位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近期对利率债采取获利了结,银行方面则以配置盘居多;A股的春季躁动仍将持续,行情更多仍是结构性的。
LPR后期仍有下行空间
此次LPR保持不变出乎市场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
根据LPR报价机制,商业银行LPR报价要以MLF招标利率为基础,报价加点则主要受银行资金成本等因素影响。“这意味着,尽管1月6日央行降准释放长期资金8000多亿,为商业银行节约成本150亿左右,但在本月报价过程中,银行并未下调加点。当前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商业银行存款资金成本难以下降;而2019年受严监管影响,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发行量下滑,这意味着货币市场利率下行对降低商业银行批发性融资成本的效应减弱。由此,当前商业银行整体有息负债成本下行受阻,正在成为制约LPR下行的重要原因。”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记者表示。
新年的降准仍不足以降低银行的成本。解运亮解释称,1月有3万亿以上的流动性缺口,主要是指专项债净发行7000亿元以上,相比去年同期4000多亿明显增加;缴税约7000亿~9000亿,春节取现1.5万亿左右,单靠降准释放的8000亿资金无法完全对冲。
此外,部分此前预判LPR未必下行的银行人士则认为,库存周期见底,经济开始企稳亦是主因。1月16日,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市场对2020年贸易回稳的预期增强;刚刚公布的GDP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国内宏观经济已出现企稳势头,稳增长对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的需求有所减弱。
为对冲政府债券发行、现金投放高峰等因素的影响,维护春节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0年1月20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5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14天,利率2.65%。当然无逆回购到期。
机构也认为,后续要降低LPR报价,更多还需要依靠MLF利率引导。“1月通胀高点之后,通胀对货币政策的制约将有所下降,此后或小幅渐进宽松,预计LPR报价和MLF利率会保持联动下调的模式。”解运亮称。
利率债以获利了结、配置盘为主
据记者对多家机构的采访,对流动性、利率最为敏感的利率债,银行近期交易盘较为清淡,多以长期配置盘为主;而私募、基金方面,则更多以获利了结为主。
“目前还是看好全球和中国经济企稳、利率上行,这并不利于利率债。但鉴于政策仍偏宽松,利率大幅上行不太可能,所以一季度应该是以配置型思维来做投资。”某公募基金债券投资经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不过,1月20日利率债并未出现抛售,收益率仍呈现震荡走低的格局,根据Wind,十年期国债最新活跃券190015收益率报3.0625,“这说明配置盘进场的仍较多。”某大行利率交易员告诉记者。去年四季度,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最高一度触及3.4%附近。
2020年,随着人民币企稳、收益率相对可观,预计外资仍将加速流入人民币债市。富达国际基金经理成皓对记者表示,自2019年4月起,人民币债券被分阶段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20个月内1500亿美元),但仍在富时全球政府债券指数(WGBI)的观察名单上;自2020年2月28日起,符合流动性条件的人民币债券将分阶段纳入摩根大通政府债券-全球新兴市场指数(10个月内200亿美元),所有这些指数纳入预计将带来超过2900亿美元的潜在资金流入。
A股春季躁动,结构性行情主导
相对于债市,市场更为看好A股的春季躁动行情,机构认为结构性行情将占主导,目前更需要对个股精挑细选。截至20日收盘,上证综指涨0.66%收于3095.79。
野村东方国际研究部主管高挺近期对记者表示,伴随政策转暖,整体看好一季度的表现,并短期关注两条投资主线——景气度边际提升的行业,其中重点关注基建板块中的科技基建(5G基站设备)、补短板领域的市政基建(机械和计算机等行业上市公司),以及地产竣工回暖预期带动的地产后周期消费品;配置性价比高的汽车行业。2020年更关键的在于关注四大长期结构性趋势——产业升级和集中度提高、市场机构化、新消费崛起和区域发展。
截至2020年1月19日,共有1165家公司发布了2019年业绩预告,其中预喜的公司有745家,占比为63.95%。与往年相比,2019年业绩预计增幅较大的公司,更多来自产业景气度改善,主营业务拓展以及创新能力提升。有市场人士分析,2019年业绩增长明显的行业,有望在2020年延续这一态势,尤其是创新驱动增长的行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