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疫情推动银行战略再权衡:零售金融生态化,对公拥抱大客户

2020-04-14 20:10:23 第一财经日报  陈洪杰

  受疫情影响,部分银行开始权衡对公和零售业务的构成,有些银行已经对信贷方向做出调整。

  零售业务因其稳健的特点,一向被称为银行经营的“压舱石”。不过,春节之后,突如其来的疫情,加速了银行零售业务领域潜在风险的暴露,零售型银行在短期内受到不小的冲击。

  “零售金融依然被看好,这是长期趋势,并没有发生变化,公司治理良好、零售基础扎实的优质银行在疫情中会继续保持稳健。另外,当下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过去不良贷款的改善,银行对公业务出现一些积极信号,也开始加大对公业务的投放。”多位银行业分析人士称。

  对公与零售战略再权衡

  2017年以来,零售业务成为各家银行的战略重心,负债端拉存款和资产端拓展消费金融“双轮驱动”,这也促进了银行表外向表内存贷的回归。但目前,受疫情影响,部分银行开始权衡对公和零售业务的构成,有些银行已经对信贷方向做出调整。

  一位国有大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该行公司业务中,客户多为行业龙头,另外,外资客户占比低,受到国际疫情的直接影响也比较小。不过,零售客户中,由于之前三四线城市的零售客户发展比较多,在疫情阶段,有部分客户出现了逾期。今年,该行对公业务抓新兴产业,深化机构端场景建设,将过去把金融业务嵌入民生消费的方式扩展到企业场景,另外也会重点发力基建、大企业客户。

  招商银行(600036,股吧)行长田惠宇在3月下旬曾表示:“过去大家都对零售业务充满信心,但本次疫情显示并非零售占比越高越好,疫情的出现令招商银行有机会反思零售业务的战略定位和战略规划的适当性。目前招商银行零售占比超过55%,五年规划大概在60%左右,这个规划是合适的。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9年四季度,行业拨备覆盖率为186%,资产减值损失4.5万亿,行业不良率为1.86%。银行业体系贷款接近160万亿元。而当前行业的零售贷款占比约为40%(上市银行的均值),其中零售贷款合计有64万亿元左右。

  兴业研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孔祥认为,战略导向调整的本质是当前环境约束下机构风险偏好的下降。新冠疫情冲击一方面增加了线下获客成本,线下零售业务展业难度增加,批发型业务(如企金、同业)成本效益比更好,同时近期消费类资产(如信用卡分期)逾期有所增加,这提高了企金业务对零售业务的替代。

  田惠宇也称,疫情对于招商银行的影响,主要突出表现在资产质量方面上。

  中信建投一则数据显示,目前银行业超额拨备只能承受零售贷款不良率再提高2%。也就是说,零售贷款不良率再提高2%,超额拨备可以递补;如果零售贷款的不良率提高幅度超过2%以上,超额拨备也无法抵御这部分风险敞口。

  零售金融的生态化构建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对第一财经记者称,扩大内需、拉动国内居民消费,是当前国家的宏观政策方向,这也是银行发力大零售金融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虽然零售受疫情有所影响,但国内消费金融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另外,很多非上市银行零售业务占比距离40%还有一定差距,还有进一步的上升空间,做大零售依然是银行未来业务的重要发力点。

  一位分析人士称,面对后续更多的不确定性大环境,银行战略调整将体现在两个方向:企金端持续拥抱大企业,这有利于获取稳定负债,夯实资产质量,但会导致表内净息差水平持续下滑;零售端“生态化”,即增加零售业务的工具和开放属性,获取财富管理乃至流量入口分成,这有助于减轻零售的周期性,但需要较多的技术投入及组织架构调整。

  一位国有大行相关人士对记者称,疫情推进了银行进一步的转型,该行的“智慧零售”首先要解决怎么获客的问题,通过运用金融科技手段,突破传统零售的服务理念和物理边界,把金融服务延伸并且输出到更广泛的外部场景当中,尝试用大数据进行客户的精准营销,聚焦线上经济的发展。

  另外一位国有大行人士也称,当前,中间业务的收入受到了一定影响,将通过数字化经营模式,加大与互联网行业头部公司、服务商合作力度,在生鲜配送、在线教育、医药健康等领域加快打造数字生态圈。同时,也会加大和资本市场业务相关的中间业务发展。

  此次疫情也加速了银行零售业务的行业分化。一位银行业分析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以前银行的核心是线下网点,随着数字化加速,科技能力较强的大行和股份行投入大量资金、人才,留住老客户、拓展新客户,在当前疫情阶段,更呈现马太效应;而一些中小银行,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差、技术相对薄弱,与头部零售银行的差距也在扩大。

(责任编辑:邱光龙 HF056)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