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要做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
上海市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联席会议最新发布的2019年《上海地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末,上海地区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余额2.7万亿元,同比增长17.4%,占全国11.5%。其中,净值型产品余额占比约51%,较2019年初提升约14个百分点。
就在上周,受到受债券市场波动的影响,人们发现,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浮亏,这打破了银行理财“稳健”的风格设定。事实上,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保本型理财产品将在2020年底前逐步退出市场。在可预见的未来,打破刚性兑付、净值型理财产品成为银行理财未来的发展方向。
理财产品波动一直有,净值更直观
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保本型理财产品将在2020年底前逐步退出市场,净值型理财产品成为银行理财未来的发展方向。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5月,共有6888只理财产品披露了收益类型,其中保证收益类产品224只,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653只,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6011只。
据不完全统计,近一个月有十多家银行、几十个理财产品出现了年化负收益,单位净值和累计净值都出现下跌。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第一财经记者说,5月份以来,债券市场出现一轮下跌,部分以债券为主要投资标的的银行系理财产品波动较大,出现了浮亏,同时公募基金的固收类产品,如债券型基金,也出现了回撤。
除了受到债市影响,银行理财产品浮亏也与理财产品估值方式变化有关。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对第一财经记者称,理财产品的估值主要有两种,摊余成本法和市价法。
在资管新规实施之前,银行理财产品基本都以“摊余成本法”估值,收益呈现的是一直增长。而资管新规实施之后,银行理财除了少数现金管理类(类似于货币基金的产品)和长期定开产品外,其他产品基本都以市价法估值,产品收益率和净值随市价波动而波动。简单来说,两种估值方式,摊余成本法波动小,但不能真实反映市价波动;市价法真实反映投资组合的市价,但波动大,反应在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曲线上。
“近期跌破净值的理财产品多是4、5月份新发型的产品,需根据资管新规要求采用市价法进行估值。银行早期发行的同类理财产品,并非是没有收益率下降过,只是由于估值方式的不同而掩盖了产品收益率的波动。”黄大智说。
不过董希淼提示,正如股票价格涨涨跌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是一种正常的市场现象。资管新规强调打破刚性兑付,金融机构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因此,应全面理性地看待银行系理财产品出现的浮亏现象。
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理财子公司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重将会上升,理财产品价格波动情况可能会更多,幅度可能会更大。投资者应充分考量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理性选择适合自己风险偏好、投资能力的理财产品,并对自己的选择结果负责。金融机构要加强信息披露,全面、及时、准确披露理财产品相关信息。总之,在银行系理财方面,一直强调的是要做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
权益类资产投资比重将上升
受疫情的严重影响,短期内国内货币政策引导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下行,企业融资成本显著下降;经济活动受抑制后,企业的融资需求也有所下降。资产价格和资产数量的收缩,资产配置受到较大挑战。
普益标准研究员王晨宇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在低利率环境下,银行以后或将加大权益类资产在理财产品中的投资比重,减少固收类资产的投资比重,权益类和混合类产品或是发展的重点。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对第一财经记者称,由于银行理财客户大部分风险承受能力不高,所以未来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中,债券配置比例仍然会最高,但权益类资产投资占比会逐渐提升。
刘银平分析,从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来看,固收类产品占比依然最高,权益类产品很少,混合类产品占比上升。不过固收类产品和混合类产品中,权益类资产、商品及金融衍生产品的投资占比都在提升。从产品说明书中的投资范围和比例来看,70%~80%产品都配置了权益类资产、商品及金融衍生产品,配置比例大多在20%~30%之间,个别混合类产品的权益类配置比例最高可达79%。
但是银行理财在权益类的风险管理方面缺乏经验,这就需要理财子公司需搭建更为完善的投研体系。
上述《报告》提到,不断成熟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将为银行理财资金投向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允许银行私募理财产品直接投资股票、银行公募理财产品通过公募基金间接投资股票、理财子公司公募理财产品直接投资股票,都为搭建完善的投研体系带来了新的机遇。
资管新规下银行的优势
未来的理财产品中,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标准趋严,现金管理类产品将与货币基金看齐,理财子公司将逐步走向市场。资管新规实施后,银行、信托、证券、基金等机构在统一的监管体系下,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银行有哪些优势?
上述《报告》分析称,银行在客户资源及渠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非标投资方面也具有较强的经验和风控能力。
具体看来,银行通过大量的分支机构和客户基础,能够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产品宣传和销售;资产获取方面,银行理财可发挥资金来源稳定的优势;在满足中低风险偏好客户理财需求的基础上,利用银行分支机构获取资产的渠道优势,做大做强。
不过银行的投研能力尚有欠缺。《报告》提到,银行理财与基金、信托以及券商等资管机构未来一方面存在产品方面的直接竞争,机构头部效应将愈加明显;另一方面,银行理财在投研能力、风控系统、人才队伍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但是,在未来,不同类型机构可以加强合作,银行可通过各种方式与其他资管机构建立新的合作关系。
例如,银行理财产品在直接投资权益资产能力建立的过程中,采取新的形式将是较好的过渡选择,同时也有助于抚平权益类产品的波动性,因此在权益类资产投资上更可能与其他具有较强的主动投资能力的资管经营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同时投资渐趋多元化,资产配置渠道将更加丰富。银行理财可在固定收益投资领域,继续发挥优势做大做深;在权益投资领域,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投资能力,借助 FOF/MOM 等形式逐渐介入权益市场,推出被动型的指数化产品,探索推出主题化的权益产品等;在另类投资领域,搭建多平台的另类投资能力,进一步加强资产的获取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