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铺路后广州银行IPO闯关:地方烙印浓,利润回报率偏低

2020-07-07 09:30:33 第一财经  安卓

  广州银行或将成为继广州农商行后,广州第二家上市银行

  作为注册在广州的城商行,广州银行的上市历程也与广州另外一家商业银行广发银行一样,步履艰辛。

  近日,广州银行在证监会网站披露了招股书,拟采取全部发行新股的方式登陆深交所,本次公开发行的股票数量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25%(含25%),保荐机构为国泰君安

  事实上,早在2011年前后,广州银行在实际控制人广州市政府的帮助下处置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后,就开始为上市铺路,无奈股权结构存在“硬伤”,导致在接下来的9年里,广州银行一直在为优化股权结构而“奔走”。

  广州银行是广州市为数不多的商业银行之一,从地方政府到地方国资,对其帮衬良多,由此也为广州银行打上了很深的“地方烙印”。而这样的扶持,既有帮助,也存在问题,尤其是对于即将登陆资本市场的商业银行来说,资产创造价值的能力始终是投资者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

  9年上市路漫漫

  广州银行成立于1996年9月,由原广州市46家城市信用合作社及广州市财政局共同发起设立,1998年8月完成改制,2009年9月获准更名为广州银行,并获准跨区域经营。

  在目前的上市城商行中,同年设立的还包括郑州银行青岛银行(002948,股吧)、杭州银行南京银行(601009,股吧)、上海银行北京银行(601169,股吧)。

  广州银行的控股股东为广州金控,直接和间接持有广州银行42.30%的股份,广州金控是广州市政府100%持股企业。

  截至2019年底,广州银行的资产总额为5612.31亿元,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为2882.10亿元,吸收存款余额3623.4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19%。

  在上述同期成立的上市城商行中,广州银行的资产规模处于偏下水平,仅高于郑州银行和青岛银行。

  广州银行目前已开业机构123家,其中,分行级机构13家,支行108家,信用卡分中心1家。

  从广州银行的发展历程来看,成立至今经历了严重亏损、扭亏为盈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成立之初,广州银行曾一度出现较为严重的信贷危机,账面出现大幅亏损。

  2001年-2005年,广州银行在经营管理、薪酬机制、考核体制、人员结构等方面做出较大力度的改革,2005年实现了盈利,当年年末,广州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明显下降。

  2006年-2008年期间,作为广州市属国有金融企业,广州市政府对广州银行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包括政府将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等存于广州银行,将代发市本级公务员工资、社保卡交由广州银行办理,并经过5次注资,使广州银行的资本增至83.02亿元。

  2009年,广州市政府还通过政府平台公司现金置换出广州银行成立之初产生的170亿元不良资产,广州银行得以轻装上阵,并开始为上市铺路。

  在2011年年报中,广州银行就提出了“争取早日实现上市目标”的口号,但在当时,广州银行虽然业绩修缮,但股权结构却成了硬伤。

  一方面,国有控股过于集中一直是广州银行的一大弊病,根据2011年年报,广州银行的前三大股东中,广州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广永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广州市广永经贸有限公司分别持有广州银行63.84%、26.16%和1.89%的股权,这三家公司均为广州市政府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

  另一方面,广州银行也面临着诸多区域性银行普遍存在的历史问题,即个人股东过多。根据当时的《公司法》和《证券法》规定,申报IPO时,公司的股东人数要控制在200人以内。

  在此后的9年中,广州银行一直在解决股权结构的问题,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公开挂牌转让股份等多种途径稀释国有股份,优化股权结构,以符合上市标准。2018年,广州银行完成增资扩股,新发行34.74亿股,总股本增加至117.76亿股,注册资本增加至117.76亿元。

  深刻的“地方烙印”

  正是由于股权结构上的特点,广州银行业务上也比较倚赖地方政府的支持,在资产负债结构和客户结构上,存在很深的“地方烙印”。

  比如,在对公业务中,机构业务是广州银行的基石所在。

  广州银行在招股书中表示,一直以来,广州银行与广东省及地方政府、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强化战略合作,始终保持着良好、稳固的银政关系。主要机构业务涵盖国库现金、国库经收业务、非税收入收缴业务、财政统发、财政授权支付业务、住房公积金等多门类品种。

  广州银行也是广州市社保卡、医保卡发卡服务银行、广州市市本级及番禺区财政统发人员工资代理银行,同时具备广东省及广州市市直机关待遇代收付服务资格。

  在广州的重大项目建设中,广州银行也分到“一杯羹”,比如,广州银行先后支持了广州塔、广州地铁、广珠铁路、南沙国际邮轮码头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

  这样的战略定位体现在存贷款结构上就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重对公、轻零售”的特点。

  从负债结构来看,广州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存款和同业负债,存款以企业存款为主,截至2019年末,广州银行公司类存款占全行存款比重为76.36%。

  新世纪评级报告指出,广州银行的存款中,政府财政存款占比较高,未来需持续关注此类存款的稳定性。

  从资产结构来看,广州银行的资产主要为发放贷款和垫款以及金融投资。

  过去,广州银行金融投资占据绝对份额,尤其是非标投资。2016年,广州银行应收款项类投资高达1886.54亿元,在投资类资产中占比超过7成,而同期发放贷款和垫款余额仅为1360.53亿元。

  不过,近年来随着监管要求的变化,广州银行也在极力压缩非标业务规模,截至2018年底,应收款项类投资仅剩689.49亿元。

  对于非标投资的压降,也影响到广州银行整体的投资类资产规模,其金融投资净额自2016年起连续4年呈下降趋势,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也从2016年的58.65%下滑到2019年的33.68%。

  相对应的,贷款业务接过了“接力棒”,成为支撑广州银行资产总额持续增长的主要力量。

  2016年-2019年,广州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9.98%、37.64%、45.77%和51.35%,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与此同时,广州银行的贷款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2016年,公司贷款占比为78.82%,2019年,这一比例变为46.47%。

  广州银行的贷款客户构成也体现出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

  比如,2017年,广州银行最大5家借款人分别为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州城投”)、广州市城投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城投投资”)、广州金控、广州金博物流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金博集团”)和广州市城市年票项目建设有限公司(下称“年票公司”)。

  其中,广州城投为广州市属投融资平台;城投投资为广州城投的子公司;广州金控为市属金融产业平台;金博集团是广州市国资委直接监管的国有大型企业广州建筑的直属二级集团企业;年票公司则是广州市政府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

  而在2018年,城投投资依旧为广州银行的第二大借款人,2019年才下降为第5大借款人。

  利润回报率低位徘徊

  近年来,广州银行的资产质量出现了恶化的趋势。

  2016年-2019年,广州银行的不良贷款合计分别为18.5亿元、24.78亿元、20.62亿元和35.18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5%、1.46%、0.86%和1.19%。

  其中,在2018年,广州银行加大了资产处置力度,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高达31.70亿元,较2017的15.57亿元大幅增加了1倍之多。

  这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减值准备同比增加117.46%,2017年-2019年,广州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减值准备的计提金额分别为13.52亿元、29.40亿元、33.27亿元。

  由于处置力度的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广州银行的盈利水平,近三年,广州银行分别实现净利润32.20亿元、37.69亿元、43.24亿元。

  广州银行目前的资产负债结构和客户结构使其利润回报率在城商行中处于偏低水平,2016年-2019年,广州银行的资产利润率分别为 0.74%、0.73%、0.79%、0.81%。

(责任编辑:李悦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