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融资大幅增加。
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广东金融运行情况。
从社会融资规模情况来看,今年以来,为了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金融体系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明显高于去年同期。1-5月,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29万亿元,同比多增1.11万亿元。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52.7%
在社会融资结构上,市场化融资大幅增加,其中,地方政府债券融资增加2778亿元,同比多增1421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增加3272亿元,同比多增1676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27亿元,同比多增303亿元。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080亿元,同比多增1557亿元。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调查统计处副处长汪义荣解释称,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受疫情影响,企业之间票据结算需求增加,签发量增加;二是银行表内贷款大幅增加,对银行与企业之间的票据贴现形成替代,票据融资同比少增。
另外,经过对监管新规两年多的整改适应,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止跌回稳,分别减少121亿元和15亿元,同比分别少减319亿元和583亿元,从目前情况看,信托贷款已经恢复增长。
从广东贷款增长情况来看,6月末,广东本外币贷款余额18.57万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77万亿元,同比多增4946亿元。
在新增贷款的投向结构方面,更加集中于企业部门。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4494亿元,同比少增111亿元,其中消费贷款增加2816亿元,同比少增711亿元,经营性贷款增加1678亿元,同比多增600亿元。
汪义荣表示,消费贷款少增,主要是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个人信用卡贷款增长有所放缓,3月份以来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和复工复产进程加快,个人信用卡贷款逐步恢复增长。而经营性贷款多增,主要是在金融纾困政策引导支持下,对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发放的经营性贷款明显增多。
另外,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1万亿元,同比多增5265亿元,占贷款增量比重74.1%,比上年同期提高12.6个百分点。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932亿元,同比多增309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210亿元,同比多增2378亿元,票据融资增加772亿元,同比少增279亿元。
与此同时,实体行业贷款增长普遍加快,制造业和基础设施业得到重点支持。
6月末,广东制造业单位贷款余额1.73万亿元,同比增长20.8%,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2.8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521亿元,同比多增1578亿元;其中,主要受电子、机械、医药等先进制造业拉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达52.7%,比年初增加1243亿元,同比多增547亿元。
基础设施业单位贷款余额3.72万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4046亿元,同比多增1693亿元。
除房地产业以外的服务业单位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4%,比上年同期高7.2个百分点。包括个人住房贷款在内的房地产贷款保持平稳增长,余额同比增长13.8%,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4394亿元,同比少增60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比重24.9%,同比下降10.1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比年初增加3250亿元,同比多增109亿元。
住户部门资金向资本市场、保险等领域分流较明显
从广东存款增长情况来看,6月末,广东本外币存款余额25.5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29万亿元,同比多增5534亿元。
在存款增长结构上,非金融企业部门流动性增加较明显,存款比年初增加9621亿元,同比多增4311亿元。上半年金融政策重点关注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保供应、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因此新增贷款和新增存款都主要集中于实体企业部门。
随着财政政策实施力度加大,财政存款向实体部门转移较多,财政性存款和机关团体存款合计比年初增加1433亿元,同比少增1446亿元。
住户存款平稳增长,比年初增加6788亿元,同比多增689亿元。与此同时,住户部门资金向资本市场、资管产品、保险等领域分流较明显,带动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比年初增加3532亿元,同比多增2218亿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