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首届)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2020-08-20 10:20:40 和讯银行 

  8月16日,“全球新形势下的国际金融:目标与任务”——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首届)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成功举办。

  此次论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共同发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中心、西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学术支持。就“全球金融变局及对中国的战略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等专题展开讨论。

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首届)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以更大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

  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在作主旨演讲时指出,金融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行业问题,也是经济政治问题;不仅仅是金融从业者的技术操作问题,也是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理论问题。

  他提出,要妥善应对金融市场的外部输入性风险,警惕货币的溢出效应、金融市场的振荡、债务杠杆的反弹;要关注国际经贸环境变化对金融体系的负面影响。中国已深入参与国际分工,不可能置身事外。贸易进出口、产业链布局和投资消费都可能影响金融体系的健康。同时,还要深入研判国际政治等因素对金融活动的干扰冲击。

  尚福林最后表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仍需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按照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好方向,练好内功,主动作为,强化合作。一是立足国内大循环,增强金融的综合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坚持经济全球化趋势方向,加强国际间的金融合作。 三是坚持向制度型开放转变,更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规则的制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张涛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参与讨论表示,全球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包括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经济体和低收入国家在内的各种类型经济体都遭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金融市场本身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新冠疫情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此时刻更需要大胆思考,开阔视野,集思广益。

  他代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祝贺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启动,期待论坛能够帮助深入探讨国际金融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为理论进步、政策实践和市场分析提供高质量、专业性的思想和技术支持,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从而造福于中国人民,造福于世界人民。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杨丹做了《如何应对广谱的金融危机冲击》致辞演讲。他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给2020年的世界经济带来了历史性变化:经济零增长和负增长全球化;负利率和零利率时代化;美国资本市场四次熔断;全球超级刺激政策;负石油期货价格。他认为,面对广谱金融危机冲击,我们不应该立足于解决眼前、本轮、本国的金融危机,而是需要新的认知框架:一是危机发生诱发因素广谱化;二是危机发展从依次传递到全面瞬间爆发;三是危机认识应该从(0,1)思维到(1,N)的连续思维;四是危机应对应该从事前预测到全过程的监测;五是危机治理应该从应对问题到改善治理。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依德表示,国际金融30 人论坛启动正当时。国内外的金融格局已经和正在出现新的变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仍未消除,我国金融业正在进一步开放, 美国正在全面包括金融方面对我国进行打压。这些都需要我们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开展积极研究,论坛就是这样一个平台。论坛进行的并非纯粹的学术研究,而是以学术研究成果为基础的政策性研究平台。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余永定在视频连线中就“货币主义理论与通货膨胀”作主旨演讲,他分析了货币主义五个命题,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错误。他认为担心未来通货膨胀的威胁是正确的,但保住2%左右的经济增长是中国的第一要务,其他问题可以以后再处理。因而,中国还是要坚持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并辅之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防未来西方国家通胀大爆发的可能性。

  在金融变局中做好“自己”

  “全球金融变局及对中国的战略影响”专题讨论由清华大学民生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郑路主持。

  原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南南合作金融中心主席蔡鄂生通过对“长臂管辖”的阐释,引申提出在中美关系问题上,中国最关键的还是要办好自己的事情。

  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就“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全球金融权力竞争、中国金融开放”三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认为金融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国金融资产的安全、有利于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并提出“要加快形成以我国金融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金融双循环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提出了当前产业链重构的四个框架判断,即产业链重构是不可避免的、产业链构成转移背后的逻辑、全球产业从地理集聚开始走向虚拟集聚及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金融服务的三个问题,即中国的产业链重构到哪里金融就应该走到哪里、要向虚拟金融方向延伸、顺应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大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此外,国家外汇管理局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展望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中欧陆家嘴(600663,股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央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分析了美元制度不断创新是美元保持主要货币的重要原因;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礼卿提示了疫情冲击下的全球金融风险;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周皓分享了内循环、外循环、双循环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刘锡良就本轮专题讨论进行了点评。

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首届)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寻找国际支付清算体系替代方案

  “国际支付清算体系”专题讨论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吴卫星主持。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认为,在使用美元支付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了个人机构和企业遭封锁情况,一定要有非美元支付备份,并提出继续扩展多层次的人民币跨境支付。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院长张春介绍了逆全球化和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反思以及全球金融体系的重塑,认为从国内来讲,中国可以建立更高效、公平的金融体系,并可将之推广到其他发展中国家;从国际方面,必须要打造一个人民币的全球支付清算体系,同时要有一套用人民币计价清算结算的金融市场体系。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深圳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王永利建议做好海外金融资产的保全工作。他首先分析了美国采取金融制裁的概况,并提出了压缩和转移在美资产及扩大金融开放的应对策略。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擎就“美国对华可能的金融制裁及应对之策”发言提出,一要谨慎自身行为、二要切实做好准备、三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即对外开放,最后要在一揽子体系里思考以采取相应的对策。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成思认为,中国应对金融战首先要发展好经济,其次建设多元化融资体系,三是资产储备多元化,四是稳步降低自身金融风险。此外,提升国内金融机构治理能力,加强信息监测能力。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唐永胜从金融安全角度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金融是中国与外部世界高度正相关的重要领域,中国战略空间的拓展依赖于金融领域的国际互动,中国的安全风险在某些方面也来自金融领域,接受和推动构建什么样的金融标准,哪些安排我们需要规避,不仅是金融本身的问题也是大战略问题。

  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分析了美国对中国金融制裁的几种可能情形,一是全面跟踪美国可能采取的金融措施,提前考虑资产布局,尤其是外币资产的布局;二是在国内推动阻断法案,针对美国的长臂管辖采取内部立法方式;三是有效的反制措施;四是寻求更加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伙伴;五是为国际支付清算体系寻找替代方案。

  蚂蚁金服研究院院长李振华就“中美金融科技竞争与机会”分析认为,针对美国金融制裁,我国短期还找不到有效的应对办法;而长期来看存在机会,但需要提前准备。尽早布局通过数字钱包和数字货币建立另一个支付清算网络。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研究室主任刘东民和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常务院长、教授范小云分别就本轮专题讨论作了点评。

  人民币国际化机遇挑战并存

  “人民币国际化”专题讨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高海红主持。

  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中心主任苟文均就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内外条件、战略定位与实现路径及数字货币助推国际化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判。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理事长张宇燕就对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提出了一系列开放性的重要问题。

  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认为,影响一个货币是不是会成为全球主要国际货币的因素,不是以政治和经济实力为转移的,它是一个网络效应,是人类使 用某一种产品的习惯。他还指出,在尝试区块链为基础的新的跨境支付系统建设过程中,不光要尝试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当中的作用,尤其是要支持和鼓励民间的科技公司在跨境支付体系建设过程当中发挥作用。

  中银证劵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就“人民币国际化行稳致远”从市场的角度结合政策思考认为,后疫情人民币国际化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并提出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依赖。

  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就“清迈机制、RCEP与人民币国际化”发表看法,认为利用清迈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在应对当前中美贸易冲突中既能实现人民币多边化安排,同时又能避免脱钩拥抱世界,这个机制应该更加充分利用。

  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黄海洲以“全球货币体系加速寻锚”为题发言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并非替代美元体系,而是要参与以美元为主的体系,努力加入以美元为主、与欧元并列的三货币体系;中国需要大力推动金融中心建设,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修订。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就对外调整时期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刘勇提出以重大、绿色项目为平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考。

  瑞士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及发展学院院教授和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黄毅作了点评。

(责任编辑:邱光龙 HF056)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