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提高科创企业金融需求的响应速度。
12月3日,在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年会暨第一财经金融峰会上,中国银行董事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会长刘连舸表示,在经济进入新阶段后,随着一些要素红利优势下降,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过度依赖外需的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当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在外需明显放缓的背景下内需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然。
刘连舸说,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中国金融业要继续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助力供给侧结构改革与调整,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更好地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金融力量。
首先,以创新为引领打造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刘连舸表示,金融业要围绕科创企业融资中的痛点优化金融供给,转变风控理念形成跨市场全周期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制订更符合科创企业发展规律的融资体系,形成风险投资资本市场、银行创新型信贷等通力合作的新局面。完善覆盖企业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安排,顺应科技与金融加速融合的趋势,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生物识别等新型技术的应用,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提高科创企业金融需求的响应速度。
第二,疏通内循环的堵点,实现经济协同发展。刘连舸称,金融业按照产业协调、区域协调、城乡协调的内在要求,不断助力疏通内循环体系完善,顺应产业链价值链的重构趋势,加大对高端制造业、数字经济、新基建新能源领域的支持力度,为我国抢占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创造条件。把握养老、医疗、旅游等行业的发展潜力,加快场景生态建设,并开发与消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相适应的产品与服务,加强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支持力度。
数据显示,自2007年首只绿色债券发行,全球绿色债券已经发行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发挥了全球绿色债券市场主力军的作用,截至上半年,我国绿色债券的存量规模达1.2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以中行为例,自2016年7月中行在境外发行第一笔绿色债券以来,目前已累计发行7期,总规模约为83亿美元等值。
在加快绿色金融发展方面,刘连舸认为,后疫情时代加快绿色发展已逐步形成全球共识,金融机构要充分践行社会责任,加快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一方面要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供给,综合利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引导金融资源投向更环保低碳的领域;另一方面按照联合国提出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原则,加强中国参与绿色金融、社会环境、公司治理等金融规则的制订,促进全球治理迈上新台阶,充分发挥绿色发展外溢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