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银保监局参加银保监会第六期“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各位记者朋友,下午好!欢迎参加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请到了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俊寿先生;湖北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学生先生;云南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倪金乾先生。由于疫情原因,倪金乾局长无法到现场参会,他将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与媒体交流。下面请各位发布人先介绍过去十年来辖内银行保险业改革发展情况和监管工作成效。

湖北银保监局参加银保监会第六期“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刘学生: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再次见到大家,感觉很亲切。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湖北银行业保险业以及监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五次到湖北考察,赋予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历史使命。湖北银保监局牢记嘱托,担当作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银保监会党委要求,引领辖内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支持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十年以来,湖北银行业保险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有一组数据,跟大家报告一下:银行业资产规模是十年前的2.8倍,跨过10万亿元大关;银行业的存贷款年均增速分别达到了11%和15%;保险业资产规模是十年前的4.2倍,保险保障、保险赔付支出年均增长60%、16%;保险深度由2.4%上升至3.8%,保险密度由923元每人上升至3252元每人。湖北外资银行数量居中部首位,非银机构数量中部第二,保险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借此机会,我重点向大家介绍四个方面的情况:

  一是稳经济促增长,护航“英雄之省”。真心实意支持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在全国首创“企业金融服务方舱”,落实车险延期政策,延期一个月,减少了保费支出近22亿元,与英雄的湖北人民共渡难关。真金白银助力经济涅槃重振,支持湖北构建“51020”现代产业集群,十年间制造业贷款余额翻番,年均增加近四百亿元。千方百计助企纾困,实施延期还本付息5560亿元,“无还本续贷”余额近490亿元。我们推动保险资金入鄂,十年间保险资金在鄂投资金额从62亿元增长至5850亿元,稳居中部地区首位。今年上半年,经济金融协同发力,湖北经济发展呈现非常良好的态势。上半年,湖北GDP增速达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真抓实干提升服务质效,十年来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近5倍。制定完善金融适老化服务标准;“精准滴灌”新市民金融需求,推出信贷产品600个、保险产品115个。

  二是抓改革谋发展,支持“创新之省”。我们先试先行,全国首个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首批投贷联动试点地区、首个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先后落户湖北。支持“中国光谷”建设,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东湖模式”在全国推广。我们打造自贸区开放新高地,创新跨境电商“银关保”。引导地方法人机构做优做强,我们是全国率先完成农信社改制的省份之一,2015年湖北全省农村信用社全部改制为农商行;在全国首批完成农商行、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我们积极释放车险综合改革红利,平均商业车险保费降幅32%。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开办产品205个,实现线上化承保。在全国首批试点长期护理保险,以房养老保险,以及养老理财产品

  三是促转型补短板,打造“生态之省”。湖北坐拥最长长江干线,是鱼米之乡、农业大省。我们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制定了支持长江经济带和绿色金融指导意见,引导发放了首笔“中碳登”备案的碳排放权质押贷款,武汉市武昌区入选全国首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绿色信贷规模较十年前翻了6倍,在全国首次推出“环保装备责任保险”。我们实现了普惠金融模式三次创新升级,推动“村银共建+整村授信”模式,形成了全国推广的“湖北样板”。农业保险风险保障是十年前的8倍,大病保险已覆盖全省4600万城乡居民。

  四是严监管守底线,建设“平安之省”。坚持底线思维,金融风险总体可控。湖北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监管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法人银行机构流动性比例居中部六省第一。十年间累计处置不良资产3900亿元。制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提档升级方案,不断增强风险抵御能力。脱实向虚得到扭转,同业业务、信托通道持续压降。我们提出“动起来、沉下去、跳得出、管得住”十二字工作要求,强化监管作风建设。十年来累计处罚机构702家次,责任人982人次,处罚金额2.94亿元。我们在全国首创监管执行力考评制度,打造了“巡回法庭+仲裁庭”的诉调对接“湖北模式”。我们持续推动清廉金融文化建设,涵养清风正气。下一步,湖北银保监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同时,也欢迎大家来湖北、武汉看大江大湖,领略灵秀湖北的魅力。谢谢大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您好,我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的记者。我的问题是提给湖北局的刘局长的。刚才您介绍了关于湖北创新之省的金融创新做法,想请您具体介绍一下湖北银保监局是如何引领辖内银行业保险业助力湖北科技强省建设,在加快支持“中国光谷”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谢谢。

湖北银保监局参加银保监会第六期“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刘学生:

  感谢您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三次考察武汉光谷,就科技创新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对湖北武汉寄予厚望。十年来,湖北银行业保险业牢记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国家战略的使命任务,不断加大科技金融推动力度,先后获批多个国家级试验区、示范区,全力打造科技金融“东湖模式”。到今年6月末,全省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3850亿元,其中对光谷高新区科技型企业的贷款占比近三分之一。十年间,全省科技保险累计为近4000家科技企业提供约3000亿元的风险保障。在科技金融实践中,我们着重做了四方面工作:

  第一,监管引领,金融支持更高质量。创新构建“1+3+3”的科技金融监管政策体系:一是出台推动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明确金融机构与科创企业共同成长、共担风险、共享成果;二是指导创新三种服务模式,即解决企业缺信用的投贷联动模式、解决企业缺信息的金融服务网格化模式、解决企业缺产品的全周期金融服务试点模式;三是建立创新包容、科技金融统计分析、考核通报三项监管制度。推动配合地方政府出台20余个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文件,提升金融供给质量。全省科技保险财政补贴政策不断优化。

  第二,优化布局,金融服务更易获得。我们鼓励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并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提高审批质效,激发市场活力。截至目前武汉东湖高新(600133)区已设立科技银行支行19家,科技保险专营机构及服务机构51家,科技银行保险机构集聚效应明显。探索形成科技金融机构设立、经营机制、金融产品、信息平台、直接融资、金融监管等六项机制,构建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的“东湖模式”,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大家知道,在科技型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金融的需求是不一样的。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着力打造了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模式。在武汉东湖光谷有一家企业,是专门从事肿瘤精准靶向治疗研发的,成立之初缺少传统抵质押物,融资困难,我们省内的一家城商行——汉口银行从孵化期开始,在近十年时间里为企业提供全周期陪伴式服务,支持它攻克血液肿瘤的世界性难题,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第三,聚焦需求,金融产品更加有效。发扬“有呼必应”的“店小二”精神,深入推进科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聚焦产品研发,指导银行保险机构贴近科技企业需求开发金融产品,推出“科保贷”“高新贷”等信贷产品;持续深化首台套、新材料保险等试点保险产品,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科技金融产品体系。二是聚焦优化授信方式,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重知产”的特点,持续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和效率,今年6月末,湖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余额和融资户数位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六。三是聚焦信息对接,开展“专精特新企业春风行动”,实施“主办行”制度,湖北省内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授信覆盖率已超过80%。

  第四,协同联动,金融生态更可持续。在全省推广“四位一体”再担保模式,对新型政银担合作的科技融资担保业务由省再担保集团、担保机构、合作银行和地方政府按照“4222”的比例分担风险,为科创企业融资提供有力的风险保障。我们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信息共享,指导银行机构主动对接“鄂融通”等信用信息平台,完善“信易贷”模式、“银税互动”机制,努力拓宽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渠道。我们还借助2020年10月获批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这一契机,在今年设立了东湖科技保险发展促进中心,搭建“产、学、研、用、孵”综合服务平台。今年6月,我们在全国首次推出“环保装备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中心建设取得了突破。

  下一步,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的殷殷重托,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远追求,进一步推动科技金融创新驱动,为湖北科技企业自立自强、湖北建设科技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证券报记者:

  您好,我是中国证券报的记者。我的问题提给湖北局。党的十八大以来,监管部门引导银行业保险业将金融资源投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等重点领域,推进普惠金融落实落地。想请问一下湖北银保监局在引导金融机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在“支农支小”方面有哪些成效?谢谢。

  刘学生:

  谢谢您的提问。大家知道,“支农支小”是普惠金融的主要体现。银行业保险业能够在“支农支小”、普惠金融、脱贫攻坚等方面作出贡献,是值得自豪的,是更有成就感的。对于我们银行业保险业来说,雪中送炭要比锦上添花更有价值。十年来,我们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十年来,全省县域贷款增长3.9倍,涉农贷款增长3.5倍,小微企业贷款增长4.7倍,“支农支小”成效显著。我们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探索“支农支小”新模式。十年来,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了“双基双赢合作贷款”“金融服务网格化”“新型政银担合作”等湖北品牌,完成了普惠金融模式的三次创新升级。我们建设了“鄂融通”“汉融通”等信用信息平台,推广了扫码授信等“不见面”服务,贡献了数字普惠金融湖北经验。凝聚政策之力、银保之力、乡村之力,坚持“四步走”规划,明确“四大”示范愿景,开拓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的湖北路径。比如,我们为了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我们在基础服务“村村通”和“整村授信”的基础上,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在各示范区建立“普惠金融工作站”1000多个,选派“金融村官”2900余名,开通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热线电话427个。金融村官的存在不仅是把银行保险的支持和服务送到农户家门口,送到田间地头;另外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村银共建”让金融机构参与我们的乡村治理和基层的社会治理,发挥金融独特的作用。

  二是着力构建金融供给新机制。我们探索差异化监管措施,构建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676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5%以上增速。构建县域金融回流反哺机制,对县域的机构管理、信贷额度、资金定价、风控措施加以倾斜,县域存贷比达到65%,真正把资金留在当地、用于当地。我们推动农业保险由保生产向保产量、保价格、保收入转变,累计提供农业保险保障3600余亿元,支付赔款80余亿元,受益农户652万户。

  三是精准对接普惠金融新需求。湖北是农业大省,我们聚焦农业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对10大农业产业链实施“金融链长制”,保障产业振兴金融需求。湖北也是产粮大省,我们聚焦55个产粮大县,发放涉农贷款超过1万亿元,因地制宜发展地方优势特色农险,保障“米袋子”和“菜篮子”金融需求。湖北还是市场主体最具活力的地方之一,我们坚持将支持创业就业摆在突出地位,今年出台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方案和优化续贷服务等专项政策,推广“纳税信用贷”“创业担保贷”“青创贷”等产品,开展“首贷拓展行动”,保障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的金融需求。

  四是全面注入脱贫致富新动力(310328)。我们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导辖内机构聚焦38个脱贫县接续发力,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320余亿元,支持75万脱贫户发展生产。我们推动“防贫保”“乡村振兴保”等保险保障覆盖80个县市区,救助金额达到3.4亿元,帮助困难群众14.6万户。在脱贫致富方面,我们基层的金融机构也做了很多的探索。在座的一些媒体朋友去年在湖北恩施参加了“田间地头”新闻发布会。恩施全域8个县市都曾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是这个地方产茶,“恩施玉露”“利川红”都是恩施出产的,是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茶基地。当地的茶企规模都不大,他们对资金的要求就是“要得急、周转快、频率高、周期短”。近年来,当地农商行根据茶产业主体的特点,推出了“一次授信、循环5年、急时提款、闲时归还”的“硒茶贷”,向近300家茶企授信4.4亿元,让当地老百姓(603883)能够依靠茶企茶产业脱贫致富。这说明只要我们用心做,确实能够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

(责任编辑:王晓雨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