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数智化转型增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新动能

2022-10-08 15:42:03 中国金融杂志 微信号 

  作者|刘峰「中国银行(601988)业协会秘书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2年9月增刊

顺应科技创新时代趋势、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大局,是金融业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必由之路。为此,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快数智化转型,以数字技术赋能管理变革、产品创新、流程再造、服务优化、防控风险、生态构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动能。

准确把握科技创新潮流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当前,无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还是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抢占未来发展先机,都愈发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不断增强创新动力(310328)。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着力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推动科技政策扎实落地的同时,进一步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经济学知识、科技知识学习。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先后就大数据战略、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量子科技、数字经济等创新主题进行了多次集体学习,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对科技创新的关心与支持。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迅猛发展,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球数字经济正呈现智能化、量子化、跨界融合、深度渗透等特征,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政府各职能部门和有关市场主体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603138)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积极探索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加快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取得了积极进展。2022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要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

发展数字经济,数字政府示范先行。2022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积极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依法依规促进数据高效共享和有序开发利用,积极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构建协同高效的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发挥数字化在政府履行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的重要支撑作用,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深化银行业数智化转型

先进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推动了银行业服务体系和能力的演进升级。当前,数字化、智能化已经深入并根植于银行业经营发展各个环节,“上云用数赋智”成为银行业创新发展的“必答题”。银行业金融机构敏锐把握数字化趋势,全面推进数字化经营,运用科技手段促进智能化金融创新,科技与业务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促使智慧金融从外围支撑向核心引领转变。

探索数字经营,提升服务质效。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助力精准化营销、大数据运营、数字化风控。加快数字信贷发展,加强金融科技在信贷流程关键环节的运用,信贷全流程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深化数据资源应用,发挥数据要素倍增作用,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支持客户精准画像与识别,使产业链条透明化、企业底层资产数字化,有效降低金融风险隐患。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互联网贷款余额5.75万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个人经营性贷款同比增长68.1%、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同比增长46.3%,为稳经济保运行作出了积极贡献。2021年,工商银行线上普惠贷款占新增余额的比例达到94%,建设银行“惠懂你”APP授信金额达到9899亿元。

延展服务渠道,助力美好生活。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丰富线下线上服务内涵,服务效率提升,客户体验优化。加快推进网点数字化转型,在网点布局、运营管理、自助服务等领域广泛应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优化服务流程和资源配置,推进便捷受理、集约处理、快捷交付,网点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积极拓展线上服务渠道,加快发展和完善远程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线上服务方式,大力打造智慧政务、智慧社保、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和支小助微、乡村振兴、新市民等服务场景,构建“智能+人工”客户闭环服务,延伸金融服务触角。多家银行聚焦老年人等重点客群,推出智能柜台、手机银行“长者版”服务模式,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2021年银行业平均电子渠道分流率达到90.29%。

夯实数智基础,增强发展动能。在数智化转型过程中,银行业金融机构一方面持续强化金融科技顶层设计,加大金融科技财力投入,加强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科技人才队伍结构,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业务中台、技术中台和数据中台一体化布局,使数字中台成为促进数字化经营、建设运营生态场景的重要支撑工具。目前,多家大型银行在高级管理层设立金融科技与数字化委员会,加强数字化转型组织领导,完善金融科技组织布局。根据相关银行年报统计,17家全国性银行2021年科技总投入达168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65%,其中3家银行科技投入超过200亿元、6家银行超过100亿元;2021年末,六大国有银行科技员工合计9.56万人,占全部员工的5.22%。

打造行业平台,服务深化转型。作为全国性银行业社团组织,中国银行业协会积极引领和服务银行业金融科技发展,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探索实践中打造新技术平台。一是牵头建设银行函证区块链服务平台,推动银行函证业务数字化规范化转型进程。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226家银行和会计师事务所完成投产上线或开发测试,115家机构正式上线运营。二是建设中国贸易金融跨行交易区块链平台,助力银行业解决贸易金融业务痛点难点问题。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该平台撮合福费廷资产成交1918亿元。三是常态化开展金融科技师认证培训,组织首都地区金融科技人才专项培训,累计培训认证学员超过10500人,为银行业数智化转型发展培养大量专业人才。

政策引领统筹发展安全

数智化转型作为创新发展举措,离不开政策引领与护航。2022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强化大型支付平台企业监管促进支付和金融科技规范健康发展工作方案》,强调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本,坚持金融业务持牌经营,健全规则制度和风控体系,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强化互联网有关金融业务监管,加强平台企业沉淀数据监管,强化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保持线上线下监管一致性,为金融科技规范健康发展提供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

坚持系统施策,明确转型路径。金融管理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统筹金融科技发展与安全,指导金融业有序推进金融科技发展与数字化转型。2022年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相继发布有关政策性文件,明确了“十四五”时期行业发展金融科技、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要求与实施路径,并对有关重点业务进行规范引导。2022年1月,银保监会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提出了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和实施路径,从战略规划、业务经营、数据治理、科技能力、风险防范、监督管理六个方面,出台了27条具有较强前瞻性、针对性的举措,为银行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提供操作指南。下一步,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要深刻学习领会上述文件精神,把握核心要义,精准落实各项要求。

规范业务管理,促进合规经营。在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金融管理部门积极回应市场关切和客户期待,科学规范管理互联网贷款、信用卡等数字化转型典型金融产品。监管部门在制定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大力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督促商业银行稳妥推进互联网贷款业务整改,优化业务流程,提升风控能力,规范合作贷款。持续引导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行为,鼓励稳妥推进数字化转型,精准研发贷款产品,增强金融有效供给,提高信贷服务效率,优化业务审批流程,促进更好发挥互联网贷款在助力保市场主体、降融资成本、优重点服务、惠人民群众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互联网贷款业务健康发展。科学引导提升信用卡线上服务便利化程度,鼓励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消费者金融需求的升级变化,通过试点方式探索开展线上信用卡业务创新,丰富信用卡服务功能和产品供给,助力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

强化政策执行,推动创新发展。金融科技的发展势不可挡。“十四五”期间,银行业应进一步适应金融高质量发展和畅通供需循环的需要,继续深化金融与科技的良性互动,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结合自身禀赋制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战略,构建起适应数字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全流程数字化应用,下沉重心服务长尾客户,持续提高服务效率,改进客户体验,创新技术路径,积极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数字金融新格局。注重全局谋划,把数字化转型作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抓手,协同推进组织架构、机制流程、业务模式、科技能力等领域变革。在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基于数据资产和数字化技术的金融创新实践,创新数字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为数字经济发展贡献新的金融力量。

着力推进中小银行转型

当前,银行业发展金融科技和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薄弱环节在地方中小银行。面对市场竞争挑战,地方中小银行应结合经营发展实际和自身实力,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快数字化转型,弥补发展短板。

明确数字战略。当前,发展数字经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数字经济时代,地方中小银行正面临“不进则退”的处境,必须以更强的忧患意识紧紧抓住数字化转型的宝贵机遇。为了跟上数字经济时代发展步伐,地方中小银行必须坚定数字化转型的决心,作出正确的战略抉择和策略安排,加强形势研判,做好顶层设计,完善运作机制。要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头号战略、一把手工程,加强资源保障,推动真正落地。

加强数据治理。经过数十年经营积累,不论大银行还是小银行,都沉淀了较为丰富的数据信息,但普遍面临历史数据质量不高、数据价值难以挖掘发挥的问题。一些地方中小银行在数据治理和应用方面还有不小差距,有的基础报表数据需要手动加工,各个业务系统数据难以互联互通,缺乏标准统一的数据质量管控。对此,地方中小银行迫切需要加强数据源头管理,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指标清晰明确、取数规则统一、录入完整及时,做到数据可信、可用、可控。

善数字生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的重要内涵。数字化转型不仅是银行自身的事情,需要各个利益相关者都参与进来,其中包括客户、同业、社区、监管部门、行业组织、政府部门等。要打造数字生态,协同推进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化对发展动能放大、叠加、倍增的作用。

培育数字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数字化转型千般好,但最终要靠数字人才来落实。打造一支懂金融、懂科技、会创新的数字人才队伍,是中小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的当务之急。从公开信息看,地方中小银行的科技人员占比、科技投入在营收中的占比明显低于全国性银行,表明其科技人员、财力支持等资源配置不足。有鉴于此,地方中小银行要在引才、育才、用才、爱才方面下更多功夫,让数字人才脱颖而出。

坚守数据安全。在用好数据的同时,地方中小银行要严格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和相关监管制度,提升信息使用的规范性,保护信息安全。一是做实闭环管理。在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使用、删除、销毁等生命周期各环节落实安全防护要求,明确各个关键节点主体的“权责利”。二是做实分级管理。对掌控的信息严格进行分类分级,根据信息分级结果以及敏感程度,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制定具体安全管理措施。三是做实授权管理。内部使用时,确保信息专事专用、最小够用、未经许可不得留存;外部合作时,必须获得信息主体明确授权,敏感数据“只进不出”,始终把安全贯穿于数字化转型全过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悦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