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央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2.75万亿元,同比多增1.31万亿元;其中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17万亿元,同比少增2401亿元。2023年,全国社会融资规模增加35.59万亿元,同比多增3.41万亿元。
业内人士总结,2023年金融市场保持平稳运行,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有力。
信贷保持较快增长
2023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2.75万亿元,同比多增1.31万亿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2023年全年宽信用力度维持高位,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质效提升。2023年,央行两次降准、两次降息,优化房地产金融政策等举措也接连出台,有效激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投入,配合国债增发、“三大工程”加快推进等宏观政策组合拳,进一步提升经济稳步回升的可持续性。
分部门看,2023年住户贷款增加4.3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7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55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7.9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92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3.57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41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928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从居民部门看,2023年短期、中长期贷款分别多增7000亿元、少增2000亿元,特别是12月份居民短期贷款多增872亿元,说明居民消费继续回暖。
数据显示,12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7.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6%。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17万亿元,同比少增2401亿元。
“12月新增信贷符合市场预期,符合季节律动;12月新增信贷同比少增,主要是今年信贷投放明显靠前,金融机构积极备战“开门红”,同时,国内消费和楼市仍处于修复阶段,也一定程度影响企业整体贷款决策。从趋势看,考虑到基数效应,预计新增信贷月度存在波动,但整体有望继续高于趋势值,主要是继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加快恢复常态,宽信用是重要抓手。”光大银行(601818)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
M2增速维持相对高位
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92.27万亿元,同比增长9.7%。狭义货币(M1)余额68.05万亿元,同比增长1.3%。流通中货币(M0)余额11.34万亿元,同比增长8.3%。
业内分析指出,M2增长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M2增速是相对比较高的,说明2023年整个社会的资金流动性合理充裕。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M2增速呈现稳步下行态势,年末增速降至9.7%,是2022年4月份以来再次回到10%以内。
对此,中国银行(601988)研究院研究院梁斯解释,M2增速继续下行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政府债券发行提速及支出节奏变化等因素影响。政府发行债务融资形成的存款并不计入M2统计口径,在收大于支的情况下会对M2带来抽水效应。二是信贷需求不足导致货币创造能力下降。2023年11月、12月,金融机构新增信贷同比连续出现少增,银行存款创造能力下降,对M2增速也带来一定影响。
社融规模继续同比多增
社融方面,2023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78.09万亿元,同比增长9.5%;2023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5.59万亿元,比上年多3.41万亿元。
从结构上看,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信托贷款、政府债券是社融的主要支撑项。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2.22万亿元,同比多增1.18万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576亿元,同比多增7579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9.6万亿元,同比多2.48万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2023年同比增长了9.5%,保持了相对高位。业内分析认为,这说明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的力度保持较高水平。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全年来看,2023年新增社融同比多增3.41万亿元,这是货币政策在总量方面发力的集中体现。2023年政府债券融资大幅多增,占新增社融的比重达到27.0%,较上年提升4.7个百分点,表明当前政府债券正在成为货币投放的一个重要渠道。这也是经济增长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宏观政策稳增长力度增强的一个标志。
12月新增社融1.9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169亿元。“12月政府债净融资依然高达9279亿元,同比大幅多增6470亿元,仍为社融主要支撑。”温彬表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