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K4.0》作者:银行面签或十年内消失 P2P会卷土重来 BANK5.0还要50年

2020-10-14 11:23:21 和讯名家 

近期,中国电子银行网整理了建设银行信息总监金磐石在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的一些观点和言论,深受网友关注。而与其对话的另一位“金”先生的观点其实同样非常精彩。

本期,我们就来看看《BANK4.0》、《BANK3.0》的作者Brett King(布莱特·金)在这次活动中就银行数字化、智能化、金融科技监管等话题做了哪些深入的阐述。同时,Brett King也对BANK5.0做了有趣而有前瞻性的畅想。

Brett King是国际畅销书作家、演讲家、未来学家,全球金融服务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他还是全球顶级金融机构资深顾问,国际金融管理学会创立者,世界上第一家无卡移动银行Moven Bank的创始人兼CEO,他的很多观点都深受海内外专家学者关注。以下是Brett King的一些精彩观点。

智能手机APP让银行真正踏上数字化旅程

银行是如何走进数字化的?怎么理解智能手机APP在数字化旅程中的意义?为什么说提升用户体验会变得尤为重要?Brett King对此都有深入的理解和阐述。

他认为,数字化转型可以追溯到1995年,也就是商业互联网的诞生,但银行真正踏上数字化的旅程始于智能手机APP及其基础设施的兴起。

2008年至2011年期间,移动支付和移动钱包服务开始兴起。比如,肯尼亚的M-Pesa和中国的微信支付。随后,在2010年8月,全球第一家新型银行Moven在美国问世,不过,它并非真正基于移动服务的银行。

如今,最大的新型银行当然是微众银行,因为它拥有超过2亿的用户。同时,在美洲也有一家叫做Resolute的新型银行,在英国有蒙佐(Monzo)以及Starling Bank挑战者银行,在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也有许多新型银行。但相比较而言,移动金融科技带来的数字化革命在中国大放异彩,建行银行、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平安银行(000001,股吧)等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都做得很好。

银行的演化:从BANK 1.0到BANK 4.0

在交流中,Brett King简单回顾了银行数字化的演进史。他总结认为,BANK1.0专注于传统银行服务;BANK2.0已经具有初步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自助银行服务;BANK3.0以移动银行服务或银行APP服务为标志;然后是出现的BANK4.0至今,即嵌入式银行业务的兴起,金融服务渗透至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指出,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基础架构也在不断变化。20年前,银行非常关注核心系统的迭代,但在今天,银行谈论更多的是中间件,如API、PRA、机器人、自动化、区块链和数据模型,而这些都是介于用户体验和核心系统之间的中间件。

“银行即服务”平台的新方向

从BANK1.0到4.0,Brett King除了总结规律,还点出了自己看到的未来。

他指出,银行从以前的核心系统驾驭的流程产品,向基于中间件的用户体验模型转变,就是“银行即服务”平台的主要方向。这些转变不只是系统换了一个模板样式,或是换了一种客户体验那么简单,而是植根于银行服务矩阵以及未来发展的中心。

新型银行能够快速高效地运用中间层技术,赋能传统银行的诸多特点,而且还能实现传统银行未能实现的功能。由于传统银行基础架构的限制,他们很难复制这些特点,这就是“银行即服务'的关键所在。因为它能在客户体验方面实现转型,对于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可以从腾讯和其它新型银行中看到启示。

未来的金融服务生态系统是三大方面的融合,即现有银行、金融科技(Fintech)和科技公司之间的合作,而客户体验将成为这一融合的中心。融合的方向是,无论何时何地,通过中间件和前端技术的推广,“银行即服务”会变得唾手可得。

进入BANK 5.0时代:我们还需要50年

尽管《BANK4.0》是Brett King “银行X.0”系列丛书的封笔之作,但就汤道生提到的BANK5.0以及未来走向的问题,Brett King还是做了回答。

他先是提到,从BANK1.0到4.0,其核心是从实物连接转向数字连接。银行在这方面也面临着一些转型,转型过程当然也会被传统金融机构的固有机制所排斥。但如果银行能不断更新BANK4.0,将金融服务能力渗透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合作伙伴一起携手构建基于5G、AR、智能眼镜、语音识别、物联网等技术的服务,那么,数字化能让金融服务变得相对容易。

Brett King指出,当我们拥有了智能银行之后,如何将服务嵌入到各类场景中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数字化,去中心化技术会是一种更有效的资源管理方式。未来,人工智能之间会通过相互对话来共同管理资源。他认为,在去中心化的时代,三种东西能够定义未来的银行5.0时代。

首先,新的价值交换体系。这种价值交换体系将会独立于不可兑换货币之外,人工智能也可能在新旧模式之间转换,交易机器也许主要应用于资源或与之相关的方面。

其次,银行将拥有被广泛接受的,可自动分散化的价值存储。这种价值存储将不依赖于现在的银行制度或规则,在未来,还会出现更容易被广泛接受的价值存储体系。

第三,竞争性的价值体系(competing value systems)。从资本主义和古典凯恩斯经济的痛点中得出的教训,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将来会有其他财富衡量方法。诸如自动化价值系统,可持续性迭代或发展的替代性技术。其中,人工智能则尤为重要,潜力巨大。

但他提醒,人类可能需要5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进入BANK5.0时代。因为,人类刚刚迈入BANK4.0时代,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而人类一旦迈入BANK5.0的时代,交易将会是无现金的,无现金社会成为现实,而银行也会消失,那会是一种高度变革的经济模式。

BANK 5.0:社交借贷和P2P将会卷土重来

他认为,BANK5.0会带来如下影响:

第一,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社交以及行为心理学来疏导人们更好地理财,摒弃传统的预算模式,而更多地关注正确引领。

第二,关注行为信用评分将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常态。

第三,社交借贷和P2P将会卷土重来。短期来看,在2025年以后的十年里,银行和BATJ这样的科技巨头将并肩竞争,争夺银行账户,或是在科技层面嵌入价值体系,比如,智能手机、智能眼镜或智能音箱等。

第四,未来竞争依赖银行账户的智能化。在未来,银行仅仅用一些方法来保证资金安全或者交易完全是不够的,而是建立以信用和资金管理渠道为基准的体系。

第五,银行和科技公司的服务将嵌入每个人的生活。

第六,要求客户亲自前往银行柜面,或需要客户亲笔签名,以及要签署纸质文件等传统的银行服务规定或许在这个十年内退出历史舞台。

监管:美国可能落后中国十年

在谈到监管时,Brett King表示,中国已经有了无比成熟的经验,而美国可能落后中国7到10年,因为美国的监管过于严格。

他指出,今天银行的规章制度仍然是100年或200年前制定的,虽历经演变,但这些制度并不是因为数字化发展而建立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监管层面的问题。技术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而高度自动化和技术驱动化是监管改革的方向。一套现代化监管系统是不可或缺的,需要在计算机代码中对规则进行编码。

他表示,或许再过10年,人们就可以在任何一个司法管辖区开立银行账户。这样,监管机构之间就会开始竞争,甚至会因此而成立新的特许银行。这种动态且具有调节功能的模式,会让人感到兴奋。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子银行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