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微阅读】从年报数据看民营银行负债业务的现状与挑战

2022-08-02 18:32:23 中国银行业杂志 微信号 

请点击上方关注,点击下方“在看”

文/石大龙  江苏苏宁银行

本文载于《中国银行(601988)业》杂志2022年第6期

导语:作为我国银行业的新生力量和对传统银行机构的有益补充,近年来,我国民营银行的负债业务整体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维持相对较高的增速。但民营银行的负债业务仍面临负债拓展渠道受限、负债产品缺乏、负债成本高、负债规模两级分化等挑战和困境,负债业务仍是民营银行下一步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2014年,首家民营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正式成立,截至目前,共有19家民营银行。经过8年的发展,民营银行聚焦自身优势,坚守发展定位,以服务民营小微为己任,致力于用金融科技解决普惠金融难题,积极探索和推进差异化发展,与传统银行形成有效互补,服务实体经济“毛细血管”的作用显著提升,资产负债规模稳步提升,各项业务稳健发展。但负债问题始终制约着民营银行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结合最新数据,深入剖析民营银行负债业务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有助于为民营银行的下一步战略布局提供若干思路和建议。

民营银行负债业务保持较高增速

民营银行负债整体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自2016年以来,民营银行加快在业务模式、产品创新及渠道拓展等方面的探索,负债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1年末,民营银行负债总额为15345.8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3439.1亿元,增速28.88%,占全部商业银行总负债的0.58%,较2020年增加0.09个百分点。

民营银行负债以存款为主,截至2021年末,民营银行存款余额合计10041.0亿元,较2020年增长1585.18亿元,增速18.75%。存款占负债的比例达到65.43%,较2020年下降5.6个百分点。

笔者对19家民营银行年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民营银行负债构成以存款和同业负债为主,分别占总负债的65.43%、25.40%,合计占总负债的90.83%。民营银行负债中,向央行借款整体占比较少,占总负债的比例仅为2.61%,另外,无应付债券负债。

2016-2021年民营银行负债规模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各银行年报)

从民营银行的负债总量、结构等情况来看,民营银行的负债业务存在如下特点:

负债业务保持较高增速。2018-2021年,民营银行负债同比增速分别为102.72%、45.28%、41.55%、28.88%。同期存款增速分别达到229.58%、68.90%、33.82%、18.75%。虽然负债增速和存款增速逐年下滑,但2021年末,负债和存款的增速仍大幅高于商业银行同期负债8.4%的增速水平。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民营银行群体设立时间尚短,负债和存款基数较低,尤其是大部分民营银行主要集中在2016年、2017年开业,因此,负债维持相对较高增速;另一方面,民营银行结合互联网渠道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和营销创新,保持了负债业务的快速发展。

负债结构高度同质化。从民营银行的负债结构来看,主要由存款和同业负债构成,与上市银行对比,存款占比低于上市银行9.38个百分点、同业负债占比高于13.59个百分点。整体来看,民营银行内部负债结构高度同质化,负债工具尤其是债券等主动负债工具较为欠缺。

2021年19家民营银行负债构成情况

(单位:亿元 ,%)

(数据来源:各民营银行 2021 年年报)

存款规模和增速出现分化。民营银行开业时间较为集中,基本集中在2015-2017年开业,虽然成立时间基本相同,但从存款来看,19家民营银行数据两级分化突出。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存款分别达到3017.74亿元、1989.64亿元,合计占民营银行全部存款的49.87%。微众银行的存款规模是存款规模最小民营银行的28倍。存款余额高于500亿元的仅有4家: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江苏苏宁银行、武汉众邦银行,存款余额在300亿~500亿元区间的也仅7家,其余8家存款余额均低于300亿元。从增速来看,民营银行的存款增速也出现分化,19家民营银行中有5家存款增速超过50%,分别为无锡锡商银行(176.91%)、上海华瑞银行(121.67%)、天津金城银行(95.95%)、江西裕民银行(53.73%)、四川新网银行(50.18%);4家存款出现负增长,分别是福建华通银行(-19.88%)、辽宁振兴银行(-7.15%)、安徽新安银行(-4.34%)、重庆富民银行(-2.57%)。

民营银行负债业务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在物理网点缺失、互联网存款监管趋严的情况下,民营银行负债业务发展面临较大挑战,且负债成本远高于其他银行,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存款拓展渠道受限。在“一行一店”的制度下,物理网点缺失导致民营银行更多通过线上渠道吸收存款,尤其是个人存款。大部分民营银行自身的互联网渠道仍然偏弱,主要通过第三方互联网渠道吸收存款。根据2021年1月15日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民营银行将不得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业务;2021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加强存款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要求,“地方法人银行回归服务当地的本源,不得以各种方式开办异地存款”。在互联网存款和异地存款监管政策的逐步规范下,民营银行,尤其是自身互联网渠道较弱的银行,存款业务发展面临较大挑战。从已披露年报数据也可发现,2021年,大部分民营银行存款增速都出现较大幅度下降,2021年,19家民营银行存款合计增长1585.18亿元,较2020年的增量2136.91亿元少增551.73亿元。

负债产品较为缺乏。民营银行负债拓展难度较大的另一个挑战是,负债产品较为缺乏。目前,民营银行不具备理财产品、结构性存款业务资质,仅有7家获得大额存单发行额度(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温州民商银行、湖南三湘银行、武汉众邦银行)。财政资金、企事业单位存款招投标以及证券公司资金存管在准入政策上对民营银行有较大限制。存款产品仅依靠标准的活期、定期存款产品,竞争力较弱。

同业负债方面严格受到不超过总负债1/3的规模限制和不超过一级资本净额3倍或4倍的监管限制,部分民营银行尚未获得同业存单发行资质。此外,在金融债发行方面,尚未有民营银行成功发行金融债,资本债方面也仅有浙江网商银行获批发行了4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

负债成本相对较高。在业务渠道有限和理财大额存单等业务资质缺乏的情况下,民营银行为解决负债难题,2018年起,加大存款产品创新,先后推出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智能存款”产品、周期付息类存款产品等,这些存款产品在随时支取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约定利息,成本通常达到4.2%左右。而且,部分自营互联网渠道流量较小的民营银行,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吸收存款,还需要向平台支付30~50BP的“引流费”,由此导致民营银行存款成本大大高于同业。虽然民营银行后来停止了靠档计息、周期付息类存款产品销售,但整体负债成本仍然相对较高。笔者根据年报数据计算,有的银行负债成本付息率达到4.26%,在剔除成本较低的同业负债后,此类民营银行存款成本超过4%,远高于上市银行存款成本平均2.29%的水平。

负债拓展面临信用分层影响。受包商银行等事件影响,银行间市场中小银行风险重估,大中型银行收紧同业授信,民营银行获得同业负债的规模和成本显著提高。一方面,比照包商银行赔付标准,大中型银行对小银行尤其是民营银行的单笔同业负债普遍降为0.5亿~1亿元,吸收同等规模资金的工作量是之前的10~20倍,运营成本显著升高。另一方面,民营银行同业负债成本大幅高于其他类型的银行,以3个月同业存单为例,2021年,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三类机构发行利率中枢分别为2.47%、2.75%、2.67%。对比民营银行,数据显示,某AA+主体评级民营银行,2021年3个月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中枢为3.2%,资金成本大幅高于其他类型的银行,比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性法人银行的资金成本高50BP左右。此外,2022年4月,河南个别村镇银行出现存款取款困难事件,也对民营银行等中小银行的负债拓展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创新思路拓宽民营银行负债业务

作为我国银行业的新生力量和对传统银行机构的有益补充,近年来,民营银行的负债业务整体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维持相对较高的增速。但民营银行的负债业务仍面临负债拓展渠道受限、负债产品缺乏、负债成本高、负债规模两级分化等挑战和困境,负债业务仍是民营银行下一步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提出以下发展建议和政策建议。

坚持规模适度增长理念,提升负债业务质量。我国各类商业银行大多有通过快速增加资产负债规模、从而提升收入和利润的情结,较为看重包括存款在内的市场份额。为了做大业务规模,更倾向于依靠价格水平去吸收存款,最终导致规模增长无法与自身风险防范能力、资本补充能力匹配,经营稳健性较差。2021年发布的《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商业银行不得设定以存款时点规模、市场份额、排名或同业比较为要求的考评指标。分支机构不得层层加码提高考评标准及相关指标要求,防范过度追求业务扩张和短期利润”。因此,建议民营银行在制定负债业务发展策略时,做到与自身渠道能力和客户储备相统一,在坚持规模适度增长的同时,注重提高核心存款发展质量。核心存款占比越高,低成本稳定资金越多,越能灵活应对内外部挑战,市场竞争力也就越强。民营银行可通过优化负债期限结构,加大活期和短期资金组织,合理控制长期限高成本负债规模和占比,实现负债业务高质量发展目标。

练好客户经营内功,提升稳定负债规模。负债业务的增长要么靠长期耕耘,积累一批稳定的客户;要么依靠价格优势,吸引一批对价格敏感的客群。但简单粗暴的价格战既不可持续,也不符合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导向和趋势。因此,民营银行的负债业务发展策略也应久久为功。首先,要练好客户经营的内功,积极拓展核心企业客户,吸引更多客户将本行作为结算行,形成一批稳定存款;其次,广开门路,积极关注非银机构存款、地方政府的财政存款、保证金、托管业务等各类负债业务机会;最后,灵活设计负债产品,引导产品从“假结构”“伪智能”转向真实结构化产品,满足客户的多元需求。

发挥数字化能力与优势,提升客户体验。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数字化银行“零接触”模式的优势进一步显现。由于民营银行有的仅有单一网点,有的无网点,大多数民营银行在成立之初即大力发展数字化银行,通过数字化能力和互联网渠道建设为客户尤其是各类长尾客户提供便捷、多渠道的金融服务。未来,民营银行应进一步发挥数字化优势,提升存款业务数字化发展的能力。重点推动数字化产品创新,以市场需求为驱动,为客户提供“线上+线下”的丰富产品体系,提升客户体验;加强线上自有渠道建设,将金融服务融入各类交易场景,通过场景金融服务形成资金沉淀。

建议以民营银行为试点,继续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2021年6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优化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确定方式,将原由存款基准利率一定倍数形成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改为在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上一定基点确定。存款利率定价方式从“基准利率×倍数”调整为“基准利率+基点”。此举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环,统一了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定价方式。但目前存款利率报价在不同类型的银行间区分度不够,仅对大行、其他银行区分两档。民营银行由于仅有单一网点或无网点、互联网渠道受限、成立时间短等各方面原因,整体竞争力与其他类型的银行难以抗衡,尤其是负债业务。由于民营银行整体负债规模占全国银行业的规模较小,在继续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建议可尝试以民营银行为试点,在加点的数值上与其他类型的商业银行形成一定区分。

适当丰富负债品种,明确互联网存款的相关概念界定。一方面,针对民营银行负债品种缺乏的情况,建议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允许各方面条件均符合要求的民营银行发行金融债券、同业存单、大额存单等主动负债工具。另一方面,根据《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自营网络平台开展互联网存款业务,不得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业务。该通知对自营网络平台的界定是“商业银行根据业务需要,依法设立的独立运营、享有完整数据权限的网络平台”,但在实践中,不同地区对自营网络平台和非自营网络平台的认定并不统一。比如,商业银行的微信小程序,实际上是各银行独立运营、享有完整数据权限的自有渠道,但不同地区的监管部门对银行微信小程序的认定并不一致,有的地区认为其借助了微信,所以应认定为非自营渠道,而有的地区则认为可以归属于自营渠道。此外,对于一些股东为互联网平台的民营银行来说,能否通过股东的平台开展互联网存款业务,目前在制度和实践中都未明确,比如,个别民营银行仍可通过股东的互联网渠道开展互联网存款业务,但其他银行则不允许通过股东的网络平台开展互联网存款业务。建议对自营平台和非自营平台、股东的互联网平台等互联网存款相关的范畴进一步界定和明确,从而使互联网存款业务的健康有序开展更加规范统一。(责任编辑:时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所在单位无关。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22年第6期)

微信征稿启事

《中国银行业》由中国银保监会主管、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是目前唯一一本带有全行业性质的公开刊物,是沟通监管部门和机构的纽带,是行业交流的平台,也是社会了解银行业的窗口。目前《中国银行业》杂志微信公众号已开通征稿邮箱,面向广大读者征稿。我们期待您的稿件。

微信投稿邮箱:zgyhy001@163.com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银行业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马金露 HF12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