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风暴”,多位金融大咖重磅发声!

2023-03-23 15:49:12 和讯银行  七七

  前有硅谷银行火速破产、后有瑞士信贷银行危机,最近全球金融业堪称“动荡”。

  “风暴”之下,国内金融业会否受到影响?又将给国内金融业带来哪些影响和启示?在近日举行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上,多位金融大咖围绕硅谷银行破产及其连锁反应各抒己见并深入讨论,共探应对之道。

  硅谷银行倒闭影响几何?

  当地时间3月10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发布公告称,硅谷银行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关闭,并指定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接管方;3月12日,签名银行也宣布关闭,美股市场情绪跌至低点,上演崩塌式下跌。

  紧接着,悲观情绪蔓延至欧洲银行业,点燃了瑞信银行风波的导火索。当地时间3月19日,瑞士瑞银集团宣布,将以30亿法郎的价格收购瑞士信贷银行。

  “近期,欧美个别少数银行业机构暴露出的风险表明,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快速调整在产生外溢效应的同时,也存在内溢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昌宣能表示,过去长期低利率环境使部分金融机构习惯于在利率低波动性环境下摆布资产负债,缺乏对利率短期、大幅波动的预期和敏感性。硅谷银行的资产负债特征使其对利率变化更为敏感并最终引发风险。

  中投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居伟民认为,硅谷银行破产事件的发生,直接原因是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流动性错配,其根源在于原有的业务模式对新范式的适应性明显不足,类似的风险事件后续可能还会发生。

  他指出,全球宏观形势发生了范式转换,国际金融市场受到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变化的多重冲击,部分金融业务模式面临巨大挑战,美联储加息产生的外溢效应及其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影响值得高度关注。

  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张文才也指出,近期,硅谷银行等机构因流动性紧张“闪电”破产,造成银行业信任危机和挤兑风险,揭露了激进加息下银行资产负债的严重错配问题,引发“雷曼时刻”重演和系统性风险爆发的广泛担忧。在多重风险因素相互交织下,更多“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可能随时发生。

  如何应对全球变局?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主要经济体处于通胀高位、国际地缘政治紧张的情况下,非传统风险日益突出,并与传统风险交织叠加,成为新的亟待解决的时代难题。

  百年变局之下,多种不确定性相互交织,影响了全球金融稳定。面对此种复杂多变的环境,我国金融业该如何应对全球变局?

  “硅谷银行破产事件的发生,提示金融市场在货币政策变化中受到冲击。”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理事长、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表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正在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也将继续与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合作,共同防范化解全球金融系统性风险,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与繁荣。

  面对全球不确定性的特征,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应对经济金融不确定性的必然选择。中国人寿(601628)保险(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杨丽平认为,金融业可以通过以下四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宗旨,也是缓释金融市场脆弱性的根本要求;二是改革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防范不确定性的必由之路,可以通过金融监管、金融科技、金融政策的改革创新,增强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能力、提升信息化水平、抵御外部冲击;三是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是金融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有力手段;四是保险业发挥风险治理职能,是天然使命,也是有效缓释不确定性的重要方面。

  光大银行(601818)行长王志恒认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在当前金融市场波动性显著上升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必须把握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吸取硅谷银行、瑞士信贷等风险事件的教训,树立正确的发展观、风险观、内控合规观、信贷与投资观、监督观。

  如何把握财富管理之道?

  在全球经济金融格局发生调整和变化的大背景下,财富管理面临全新的挑战。

  宣昌能认为,从目前情况看,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短期内能否明显回落还存在不确定性,继续保持较高利率水平也可能对银行业等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造成不利影响,这些都增大了货币政策调控面临的“两难”甚至“多难”。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国市场的开放、稳定与发展,给世界提供了多元化的机遇与选择。

  一是坚定实施稳健、正常的货币政策,中国经济增长稳中向好,并形成了难得的低通胀经济环境。面对近年来主要发达经济体利率水平大幅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国在货币政策操作上并没有简单的跟随,而是“以我为主”,从本国宏观经济状况出发自主决策,保持利率水平与潜在经济增长的要求相匹配,不使货币政策偏紧,也不搞“大水漫灌”和过度刺激。

  “在过去5年里,中国的CPI总体稳定,平均涨幅为2%。去年的CPI涨幅就是2%。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下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宣昌能补充道。

  二是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日益深化,为投资者做好财富管理和资金配置提供了新的机遇。近年来,中国先后推出40多项对内、对外金融开放措施,大幅放宽了金融服务的市场准入。

  面对更趋动荡脆弱,高风险、高波动或成为常态的国际金融市场,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深化业务创新,加强开放合作,协同应对挑战。

  居伟民建议,机构投资者要以长期投资穿越市场周期、要在创新合作中把握新机遇、要用负责任投资积极应对共同挑战、要在配置优化中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同时,居伟民提示,新范式下经济金融的“薄弱环节”和“脆弱地带”容易突然暴露风险、对外传导。机构投资者需要重新理解风险产生的底层逻辑,深刻把握新形势下的风险特征,探索更加符合新变局、新形势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管理模式,增强资产配置和组合管理的主动性、灵活性、适应性。

(责任编辑:王晓雨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