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2019中国银行保险业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以转型与创新——踏上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主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出席论坛,并就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这一话题发表主旨演讲。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
首先,杨涛谈到金融科技的诞生是因为当前的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字化时代带来了深刻的冲击和影响。因此需要把握好金融科技创新的历史窗口期,要将安全创新、规范创新作为金融科技的生命线,要以如何服务好实体经济作为着力点,更重要的是要让当前的金融发展方式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全新特征。
杨涛认为,为了进一步理解金融科技,需要两方面的视角:一是哪些先进的底层技术有可能利用到金融领域;另外一方面,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后会对场景和功能带来哪些深刻的影响。
同时也需要明晰金融科技的应用主体。在杨涛看来,金融科技的应用主体分为四类:一类主体是银行、证券、保险;二是大型互联网企业,也就是国际上高度关注的Big Tech,它们从事金融科技既可以做持牌金融业务,也可以做类金融业务。第三类是新一代技术企业,主要服务于金融机构。最后一类是互联网金融,即类金融组织,在业务活动当中充分体现出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针对近期央行推出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规划》,杨涛做出自己的解读。在他看来,《规划》强调对金融科技的监管,减少金融科技风险,“风险”一词在全文出现了70次,体现了在效率与安全,发展与风控,这二者之间的权衡。可以看到这次金融科技规划是着眼于持牌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创新,间接衍生到金融机构跟第三方技术企业。另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这样一些技术都是多次频繁出现的,这些新技术确实能深刻解决现有金融运行当中一些根本的痛点问题,比如说信息的不对称,风险的定价,渠道成本的降低等等。
杨涛提到,《规划》还对普惠金融做了系统的分析,特别强调了要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四个原则”里面特别强调了“守正创新,安全可控,普惠民生和开放供应”,普惠民生也是放到了重中之重,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二者将会有机结合。
杨涛认为,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应该是水涨船高的关系。通过技术手段的应用改善金融服务的质量能够帮助金融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确保金融业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系统性冲击,避免创新的过犹不及,如果说原有整个系统性层面存在一些风险,金融科技又将这些风险加剧了,这其实是对普惠金融的伤害。
最后,杨涛补充道,全面推进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把土壤跟环境做好,以精准治疗为补充。最大的普惠,不是把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无门槛的提供给更多的人,而是利用金融科技把合适的金融服务提供给合适的客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